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
(1)实验目的。
①了解测定水体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的意义和方法。
②以黑白瓶测氧法为例学习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原理和过程。
(2)实验原理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过程,起主要作用的是浮游植物。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个过程中,在单位时间、单位体积内所生产的有机物量,即为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。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*通行的方法是黑白瓶测氧
法:黑瓶内的浮游植物,在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,瓶内氧气将会被逐渐消耗而减少,而白瓶在光照条件下,瓶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个过程,但以光合作用为主,所以白瓶中的溶解氧量会逐渐增加。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用下列化学反应式来表示:
6CO₂+12H2O→C6H12O₆+6H2O+6O₂
其简化式为
CO2+H2O→[CH2O]n+O₂
由反应式可以看出,氧气的生成量与有机物的生成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当量关系,所以可以通过测定瓶中溶解氧的变化,用O2量间接表示生产量,也可以将O2量转换成C量,从O2量转换成C量的转换系数是0.375。因此通过测定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可间接测量水体初级生产力。
(3)实验材料。溶氧仪、照度计、电导率仪、采水器、透明度盘、黑白瓶、水桶、pH计、洗瓶、洗耳球、乳胶管、滤纸、卷尺、曲别针。
(4)实验步骤。
①本实验可以在室内大水族箱内进行模拟,也可以到现场(湖或河)中进行。
②挂瓶,用采水器采0~1m深度的水样(采样深度可分别取0.00 m、0.05 m、0.10 m、0.15m、0.20m、0.25m、0.30m、0.35 m、0.40m、0.50 m、0.60 m和1.0m),装满实验瓶,灌水时要使水满溢出2~3倍的量。每组3个实验瓶(瓶的容积通常为125~300 mL),其中一瓶水应立即进行溶氧测定(为IB瓶),测定原初溶氧量,另一白瓶(为LB瓶)与另一黑瓶(为DB瓶)装满水后挂入与采水相同深度的水层中,放置一定时间后(通常是4 h,也可到24 h)便从水体中取出,用溶氧仪分别测定黑瓶、白瓶的溶解氧(先测黑瓶,再测白瓶)。
③采样的同时做好测定点水温、透明度、pH值、水深、电导等水质状态参数的测定记录。野外工作还要详细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,如晴、阴、雨、风向、风力等,以备实验分析时参考。
④在野外测定时,要选择晴天。在室内进行时,水族箱应放在靠窗户位置,或加人工光源。不论室内或室外,均可用照度计定时测定光照度。
(5)数据记录与处理。
①溶氧量单位均用mg/(L·h)表示。
呼吸量(R)=IB-DB
总生产力(PG)=LB-DB
静生产力(PN)=LB-IB
式中:IB为原初溶氧量;LB为白瓶溶氧量;DB为黑瓶溶氧量。
②各水层日生产力的计算方法:
PG1[O2(mg)/L*d]=PG×每日光周期时间/暴露时间
③水柱日生产力的计算方法:水柱日生产力指的是1m²水面下,从水表面一直到水底整个柱形水体的总生产力。可用各水层日生产力算术平均值累计法计算,即
PG2[O2(mg)/L*d]=PG×每日光期时间/暴露时间×103×水深(m)
式中:10³为体积浓度,mg/L,换算为mg/m³的系数。
④假设全日24h呼吸作用保持不变,计算日呼吸量:
R[O2(mg)/L*d]=PG×24/暴露时间(h)×10³×水深(m)
⑤计算日净生产力:
PN[O2(mg)/L*d]=日PG-日R
⑥将O2量转换成C量:假设符合光合作用的理想方程(CO:+H:O-CH.O+.)将O2生产力的单位转换成固定碳的单位:CO2+H2O→CH2O+O2,则
日PM[O2(mg)/L*d]=日PN[O2(mg)/L*d]×12/32
【注意事项】
①开始取的水样中若溶解氧过饱和,则应缓缓地给水样通气,以除去过剩的氧,并重新测定溶解氧。
②黑白瓶分别悬挂在与取水样相同的水深位置,调整这些瓶子,使阳光能充分照射。一般将瓶子暴露几个小时,暴露期为清晨至中午,或中午至黄昏,也可清晨至黄昏。